远远望去,崭新的生产设备鳞次栉比,在阳光下如水晶般耀眼。“双环从前灰头土脸的日子,总算过去了。”连日来,应城市东马坊街道纪工委书记陶进涛常去新的合成氨项目转转,心中满是自豪。
位于东马坊的湖北双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湖北双环),是新中国最早的大型联碱生产企业,跻身湖北最早一批上市企业。但进入21世纪,却几经沉浮。2018年,因连年亏损,双环科技沦为ST股。
濒临绝境时,宏泰集团出手相救。省属企业改革重组后,长江产业集团接力拯救ST双环。
今年4月,年产40万吨合成氨升级改造项目投产。这标志着,双环纾困长征首战告捷!
自7月1日长江产业集团全面接手管理权以来,双环集团充分挖掘应城“盐海”优势,加快谋划一批现代绿色化工项目尽快落地。
资不抵债
救不救?
长江产业集团党委委员谢斌第一次来到湖北双环时,内心饱受震撼。
震撼之一是双环之大。这是一个“化工帝国”——车行东马坊,处处都刻下了双环印记。曾经的双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电大、职工技校、电视台、医院等,一应俱全。
震撼之二是双环之败。职工泳池积满淤泥,工厂车间长满杂草,生产设备黯淡无光。
这还是那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双环吗?
1968年,随着新中国工农业发展、纯碱需求量日益增加,国家批准在应城建设一座生产原盐、合成氨、纯碱的联合工厂。
1970年4月24日,新工厂动工兴建。1980年,湖北省化工厂投产。
蓝天白云下,这里生产区厂房林立,办公楼整洁挺拔,一辆浅蓝色伏尔加汽车静静停在路边,洋气十足。“北学吉化、南学应化(湖北省化工厂建设时称‘应城化工区建设指挥部’)”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
1997年,由湖北省化工厂改组成立的湖北双环在深圳交易所上市(上市企业后更名为“双环科技”)。小伙子穿上双环工作服去相亲,是最有面子的事。
20世纪最后一夜,为迎接新千年,湖北双环在公司足球场举办焰火晚会。近5万人观看,盛况空前。
然而,2000年以来,湖北双环数度困顿。2018年,双环科技因连年亏损沦为ST股,面临退市。
彼时,湖北双环的最大股东——宜化集团已深陷泥潭。
在其他企业大力技改的时候,双环多年“啃老本”,设备老化,成本高企,安全环保事故频发,主要的产品纯碱,多年来行情一路走低。
同时,双环还有国企通病:企业办社会,包袱太重,“跑冒滴漏”现象严重。
双环急切呼救——希望省属企业出手!
宏泰集团作为湖北双环的股东之一,在准备签署纾困协议时,质疑声不绝于耳:
“双环资不抵债,该破产就破产。”
“别救不活双环,把宏泰也搭进去了。”
……
该不该救?
救!
十余年来,应城一直通过各种方式救双环。为了双环轻装上阵,应城市成立双环社区,接管湖北双环的6个职工生活小区、2700户居民,社会化供应水电气,职工医院、学校均剥离。应城还将双环科技重组列为营商环境“一号工程”,一次次向上级汇报,一趟趟跑省直部门,始终没有放弃。
市场大潮的信号也显示:双环还有救。彼时,从行情来看,全国纯碱产量尚处于紧平衡状态,纯碱价格已到最低点,未来有望步入上升的新周期。
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决定搭把手、拉一把。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国资委、省经信厅、省生态环境厅、湖北证监局等部门共同施策,稳定债务风险,支持双环技改,由宏泰集团具体施救。
救什么?
救人心!
在双环厂区青年广场上,矗立着一男一女两位工人的雕像,他们朝气蓬勃,每人手握一环,合起来正寓意“双环”。雕像正前方,刻着时任化学工业部部长秦仲达对双环的寄语:为发展我国盐化工做出更大贡献。
这是双环的历史底蕴,也是双环人的情感源泉。
双环为何挣扎在生死边缘?“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心散了。”这是双环老员工的共识。
想当年,双环之所以辉煌,就是因为人心齐。
1972年,来自衢州化工厂的业务骨干陈筱顺,响应国家号召,投身湖北省化工厂建设。“脚下是土路,土上垫砖头,住的是芦席棚。”陈筱顺回忆十年建厂之艰,干部职工同吃同住,不分昼夜、人拉肩扛运设备。
曾任生产调度负责人的沈志坚(化名)回忆,建厂之初,双环就重视工人,待遇向一线倾斜。“当时让我去当董秘,我还不愿意,因为待遇比一线员工差。”
然而,进入21世纪,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决策失误的困境,双环并没有拿出建厂伊始的精气神,而是背离实体与基层,大搞全员贸易。企业内部人浮于事,风气不正,有的老员工愤然离职。
2011年,负责采购的老员工李强(化名),甚至“背”上了卖酒指标。“没人在意主责主业,人心,就这样散了。”李强感慨。
拯救双环,必须直面人的问题。
“宏泰和双环并肩携手,大家思想和行动都必须一条心,才能早日脱困。”2021年3月9日下午,时任宏泰集团党委委员的谢斌代表宏泰集团签署纾困协议,当晚即奔赴应城,召开双环职工大会。在讲话前,谢斌深鞠一躬,言辞恳切:“感谢双环干部职工多年风雨坚守,替湖北保住了这个企业。”一席话,让不少职工无声泪流。
“老双环人都对双环有感情,看到双环从兴到衰,既不舍得,也不愿就此服输。”历经生产、管理等多岗位锻炼的老员工陈刚应,始终憋着一口气。
看着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来之前多少个夜晚彷徨犹豫、如履薄冰的心情,此刻全然冰释,谢斌脑海中只剩一个信念:一定要救活双环!
怎么救?
祛除最大“心病”
拯救双环,不能光靠一腔热忱。
宏泰集团请来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花了2个多月,对双环开展全面尽职调查,拿出系统纾困方案。
根据纾困协议,宜化集团通过购买、接收等额资产的方式,剥离湖北双环16亿元金融负债;为彻底解决设备老化、成本高企、安环压力大等问题,宏泰联合宜化等多个股东,成立应城宏宜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为双环建立全新的合成氨技改项目。
在省委、省政府部署下,2022年2月,长江产业集团承接双环纾困重组,选派魏灿出任宏宜化工董事长。
新班子亮相,只有一个共同目标——高效、高质量推动新的合成氨项目投产,尽早为双环降本减负。
对照长江产业集团三级公司标准,宏宜化工规范管理流程,建立清晰的薪酬体系和科学的考核体系。双环员工算账发现,收入比之前涨了至少三成,斗志重燃。
一次次商议、一场场改革,在长江产业集团的带领下,双环改革重组获得了多方支持,成效逐步显现。
出任宏宜化工总工程师的陈刚应与同事们夜以继日,反复对比了上百套项目方案,力争将每一个细节考虑周全、严格把关。今年4月25日,仅用时18个月,宏宜化工年产40万吨合成氨升级改造项目顺利打通全流程,生产出合格的液氨产品。
18个月,比国内同类项目最短的21个月建设周期,还要少3个月!
“项目开车即满产,每年节能28%,可为双环节约成本4亿元。”算过账后,魏灿踏实了——双环最大的“心病”没了!
多方合力之下,双环挺过了至暗时刻,化工产品市场也迎来了利好。去年,双环科技已连续两年盈利,股价大幅增长,成功“脱星摘帽”。今年5月2日,旧合成氨项目彻底停产,宣告双环困顿的过往就此落幕。
对双环来说,这是时间。一个全新的开始,但征途依然漫漫。
陶进涛介绍,应城支持双环做大做强,东马坊街道腾出3000亩建设用地,为双环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下一步,长江产业集团将投资14亿元,改造双环制盐和制碱环节,同时,数字化也会让双环迈向智能时代。
双环的未来如何,让我们留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