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湖北省融资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开展业务的第五个年度,面对担保行业客观存在的风险周期论,公司采取一系列风险防控策略和措施,以提升公司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为目标,以提高风险管理精准度为着力点,通过分类管理、风险监测、项目穿透管理、大数据风控等手段,平稳度过疫情导致的经济下行影响,经受住了担保行业风险周期考验。
提升分类管理精准度,防范集中度风险。一是机构授信分类评级。将担保公司评级授信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从业务规模、项目质量等6个维度18个指标对所有机构分别评分,根据总评分将各担保公司划分为1-4级,再结合其净资产规模给予一定比例放大。通过明确机构授信额度,防范集中度风险。二是动态调整机构状态分类。对所有合作机构每年进行至少一次现场保后管理并分类评价,采集担保机构项目逾期、应偿未偿、涉诉信息、现金流、不良率、业务目标完成率等风险指标信息,划分为正常、关注、风险三类,每月更新台账,实时掌握风险分类变动情况,通过向担保公司主管部门发函等方式,促使合作机构规范经营。三是对银行合作管理分类。探索对合作银行分类评价,根据代偿率控制、提额降费扩面水平等维度设置评价指标,对合作银行划分为1-3级,对应为增加、维持、降低三类,作为下一年度合作规模调整依据。
提升业务项目管理精准度,不断提高在保质量。一是负面清单机制,明确担保业务禁区。公司发布负面清单,对再担保业务备案项目明确了禁止类和限制类情形,经过五版优化迭代,确定为12条不符合政策要求的事项清单,并通过业务系统设置实现系统自动审查拦截,如出现情况变动则人工介入,提升业务备案精准度。负面清单机制实施以来,共拦截不符合再担保业务备案条件的项目419笔、金额2.1亿元,从项目备案源头控制了风险。二是监测在保项目,掌握实时动向。公司建立了在保项目风险监测体系,设置了12项数据参数指标,通过综合业务系统与第三方公司数据源对接,对再担保项目进行7*24全天候风险扫描,对于重大风险预警信息及时推送至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及时应对处理,不断完善风险监测手段。三是黑名单机制,防范风险传导。通过保后管理,逐个核实所有担保项目是否存在逾期、应偿未偿、涉诉信息、垫付利息、不良信用信息、行政重大处罚等情况,将不良项目实时纳入再担保业务黑名单数据库,防止风险传导。2023年累计将担保公司在保风险项目纳入“黑名单”916条,防止存量风险转移至再担保体系。
提升风险监测精准度,控制担保代偿率。一是开展担保机构代偿率动态监测。对担保公司按照代偿率高低划分为三个档次,对于连续3个月代偿率超过3%的担保公司发送《风险警示函》,启动单户备案金额上限控制机制,要求其书面说明情况并加以改进。该机制实施半年来,已向3家担保公司发送《风险提示函》《风险警示函》3份,对1家担保公司单户备案金额上限从1000万元降为500万元。二是开展合作银行代偿率监测。对合作银行进行保后管理,对于代偿率偏高的合作银行,降低合作规模;对于代偿率高的分支行,暂停合作。2023年5月监测发现某银行总体代偿率暂未超过代偿率上限,但其下属4家分支行代偿率超过5%,其中一家支行甚至高达7%,经协商,对4家分支行业务予以停止受理。三是开展担保产品代偿率监测。每月统计分析重点担保产品代偿率情况,对于风险相对较大、代偿率接近上限的担保产品主动介入,及时调整优化产品要素,确保担保产品生命周期持久。针对某银行批量产品代偿率接近上限2%的现状,引导合作担保公司与银行谈判,成功将该产品代偿率上限从2%降至1%,有效降低了担保体系的风险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