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于做好2023年度湖北碳市场纳入碳排放管理的企业履约工作的通知》中有关“配额抵消”的政策引导,12月16日,全国首批个人制碳普惠减排量在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完成交易。本次交易打破了既往个人碳普惠减排量按照“项目制”包装和开发、卖出后无法将收益返还到人的局面,真正实现了“谁减排、谁受益”的普惠模式,为进一步完善碳普惠市场流通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范本,对于培育全民绿色消费生态具有借鉴性意义。
本次交易的碳普惠减排量来自12月2日经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武汉市个人碳普惠减排量(第一批),具体为:浙江安吉嘉裕大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所属的快电平台用户产生的碳普惠减排量(依据《武汉市新能源汽车出行碳普惠方法学(试行)》计算得出)、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支付宝平台用户产生的碳普惠减排量(依据《武汉市轨道交通出行碳普惠方法学(试行)》计算得出),共计2000吨,实现交易收入87000元,该批减排量已实现注销,用于湖北碳市场2023年度履约工作。
鉴于居民个人侧的减排行为呈现数量小、频次高的特征,个人碳账户中的减排量难以在短期内累积至碳交易市场的最小交易单位,且分散的交易收益无法与交易成本相匹配。武汉碳普惠体系创新“平台归集”模式,由低碳行为数据服务平台向居民个人即时发放不低于个人所持减排量价值的权益,置换并归集个人持有的碳普惠减排量,从而缩短个人参与碳市场并实现权益转化的路径,激活互联网服务平台在碳普惠市场的参与热情。